广州锦鑫再生资源回收有限公司

主营:广州稀有金属回收,广州废旧金属回收,广州废铜电缆回收

免费店铺在线升级

联系方式

广州从化区废金属回收,良好的信誉,合理的价格

2024-06-24 09:00:01  39次浏览 次浏览
价 格:面议

稀有金属主要用于制造特种钢、超硬质合金和耐高温合金,在电气工业、化学工业、陶瓷工业、原子能工业及火箭技术等方面。

稀有金属的名称具有一定的相对性,随着人们对稀有金属的广泛研究,新产源及新提炼方法的发现以及它们应用范围的扩大,稀有金属和其它金属的界限将逐渐消失,如有的稀有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比铜、汞、镉等金属还要多。

有的稀有金属在物理-化学性质上近似而不容易分离成单一金属。过去制取和使用得很少,因此得名为稀有金属。19世纪即有稀有元素一词,20世纪20年代在此基础上定名为稀有金属。稀有金属开发较晚,所以有时还称为新金属。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由于新技术的发展,需求量的增大,稀有金属研究和应用迅速发展,冶金新工艺不断出现,这些金属的生产量也逐渐增多。稀有金属已经不稀。稀有金属所包括的金属也在变化,如钛在现代技术中应用日益广泛,产量增多,所以有时也被列入轻金属。

报道称,电脑、充电电池、混合动力车、GPS系统、iPad、游戏设备,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每项技术几乎都涉及这些稀有金属元素中的至少一种。

一般的废金属回收之后,里面含有很多的可以再生的资源,所以,一般的废金属在进行融化分离之前,对废金属的成分做个分析检测。

金属材料的硬度检测对应的国家标准:

GB/ T230. 1 —2004 《金属洛氏硬度试验第1 部分: 试验方法》

GB/ T231. 1 —2002 《金属布氏硬度试验第1 部分:试验方法》

GB/T4340. 1 —1999 《金属维氏硬度试验第1 部分: 试验方法》

GB-1818-94《金属表面洛氏硬度试验方法》

GB/T 17394-1998 《金属里氏硬度试验方法》

GB/T 18449.1-2009 《金属材料努氏硬度试验 第1部分:试验方法》

GB/T 4341-2001《金属肖氏硬度试验方法》

GB/T 4342-1991《金属显微维氏硬度试验方法》

废铜分类标准

总体来说废铜的分类是含纯铜的含量来分的,

光亮铜(Cu>99%)

#1铜(Cu 97%)

#2铜(95%-96%)

马达铜(92~94%):一般是电机里的马达上的铜。

紫杂铜(79-81%)

冶炼级紫铜(Cu90-92%)

紫铜砖(CU93%)

火烧线(95-97%)

紫铜边料

H59黄杂铜 。黄铜用+H表示;(黄)表示如H80、H70,H68 H59等。

其实它们都叫紫铜,不过市场交易比较多的那种叫做紫杂铜,铜含量在80%左右,还有黄铜也交易的比较多的废金属品种,一般的黄铜是59黄铜就是含纯铜59%的,其余的成分以锌为主,这种铜也叫做黄杂铜

实际上所有的废铜都可以再生。再生工艺很简单。首先把收集的废铜进行分拣,没有受污染的废铜或成分相同的铜合金可以回炉熔化后直接利用,被严重污染的废铜要进一步精炼处理去除杂质;对于相互混杂的铜合金废料,则需熔化后进行成分调整。通过这样的再生处理,铜的物理、化学性质不受损害,使它得到完全的更新。具体步骤如下:

分类

含铜废碎料涉及的范围较广,包括紫铜、黄铜、青铜、白铜的废杂料,其中,紫杂铜的废碎料多,如废旧电缆、铜管、紫铜管、棒、板、块、带等。按其可回收加工的便利程度,可以分为5种类型。

第1类:

(a)紫铜管、棒、板、块、带,表面干净,无油泥和其他黏附、夹杂;

(b)各种裸铜线、短线和其他纯铜废料。

第2类:

(a)如类铜废料中混有纸屑、各种绝缘材料、少量油泥、锈垢、杂物,但其总质量不大于1%;

(b)直径0.3mm以上的漆包线无污物和杂物。

第3类:各种报废的纯铜或有薄镀锌层的纯铜电器开关、零部件。

第4类:

(a)直径0.1~0.3mm的漆包线;

(c)有油泥或少量其他夹杂的漆包线;

(c)干净、发脆的火烧线。

第5类:各种纯铜水箱、蒸发器、热交换器具,但其内部不得有充填物,只允许有少量自然形成的水垢。

处理

美国的废杂铜依据纯度进行分类。美国废杂金属再生研究所甚至把铜及其合金细分为53类。通常把含cu量大于99%的铜材叫作1号铜,可以直接重熔和使用,不要求进一步加工;铜含量为94.5%的铜叫作2号铜,在以金属铜的形态使用之前,必须重熔;其他常见的分类等级还包括加铅黄铜、黄铜与低锌黄铜、弹壳黄铜、汽车散热片、高铜黄铜(红色黄铜)、高速切削黄铜等,可以以同成分合金的形式用于重新加工铜制品。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无评论,沙发等着你!
百业店铺 更多 >

特别提醒:本页面所展现的公司、产品及其它相关信息,均由用户自行发布。
购买相关产品时务必先行确认商家资质、产品质量以及比较产品价格,慎重作出个人的独立判断,谨防欺诈行为。

回到顶部